新闻中心

坚决抵制以“看演出”为名的兼职保安用工:守护大型活动安全的底线

浏览量:10   2025-11-21
——专业解析违规保安对现场安全的危害及监管必要性

一、现象警示:兼职保安乱象亟待整治
近期,多地大型活动(如演唱会、音乐节)中频繁出现以“临时安保”“学生工”名义招募的兼职人员,其低门槛、高流动性特征引发安全隐患。
例如:
资质缺失:部分招聘仅要“酱油活”近距离看明星!却未明确要求保安证或专业培训,导致人员素质参差不齐。

管理松散:存在“工资日结、中途离场无责”等条款,人员易流失且责任难以追溯。

职责混淆:部分岗位以“维持秩序”为名,实际仅承担“看台观众”角色,甚至允许携带手机、自由活动,严重偏离安保核心职能。

二、危害性分析:兼职保安对现场安全的五大威胁

应急能力不足:未经专业训练的兼职人员面对突发状况(如踩踏、冲突)时,难以有效疏导或处置,可能加剧风险。

责任意识薄弱:短期用工模式下,人员流动性高,易出现脱岗、消极怠工现象,导致安保漏洞。

法律纠纷隐患:未签订正规协议或购买保险的兼职人员,一旦发生工伤或侵权事件,主办方将面临法律与经济双重风险。

形象与秩序混乱:部分兼职人员着装不规范(如染发、黄毛,红毛,穿拖鞋)、行为散漫,损害活动专业性与观众体验感。

三、监管必要性:合规用工的三大核心原则

资质严格准入

所有安保人员必须持有有效保安证,并通过背景审查(无犯罪记录、健康证明)。

禁止以“学生工”“兼职工”名义规避资质审核,确保人员具备基础法律意识与应急技能,必须面试,培训,考核通过。

合同与保险保障

签订书面协议,明确工作内容、工时、薪酬及责任条款,杜绝“日结无责”等模糊约定。

强制购买意外伤害保险,转移用工风险,保障双方权益。

专业化管理与培训

岗前培训需覆盖活动流程、应急预案、服务规范等内容,严禁未经培训直接上岗。

采用“正式队长+队员”双人复核制,关键岗位(如安检、出入口,)必须由专职人员值守,保安配备骨干力量要强。

四、行业案例警示

案例1:某音乐节因雇佣无证兼职保安,导致检票口秩序失控,引发大规模拥堵,最终活动提前终止并赔偿观众损失。

案例2:某演唱会兼职安保人员与观众发生肢体冲突,因缺乏应急处理能力,致使事件升级为治安案件。

五、结语:安全无小事,用工须规范
大型活动的安全保障是社会责任与企业信誉的核心体现。以“看演出”为名的兼职保安模式,看似降低成本,实则埋下重大隐患。唯有通过资质审核、合同约束、专业培训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,才能筑牢安全防线,实现活动效果与公共安全的双赢。